您现在的位置: 黄河三角洲民间借贷服务中心 >> 文章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金融改革多项有力举措将落地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站    点击数:326    更新时间:2015/8/22

作为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从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定义的7大类、40个子项的资本项目来看,除了4项以外,中国实现了完全或部分的可兑换。这4项主要是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衍生工具。

  尽管高层从未对资本项目开放设定过具体的时间表,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5年将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收官之年。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态,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将努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并称“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还有一系列稍微小一些的改革,也会在今年进一步推进”。该表态被市场解读为“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按照周小川此前在公开发言中所透露出的讯息,今年资本项目开放的重点工作将包括便利境内外个人投资、资本市场开放和修订《外汇管理条例》三个方面。央行已经多次表态称,考虑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据悉,首批试点QDII2的城市共有六个,分别为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深圳和温州。

  在进一步打通个人跨境对外投资渠道的同时,境内市场进一步对外资开放也可期。就在最近,央行进一步松绑了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的额度和投资种类的限制。不少机构预计,下一步,境内的固定收益市场将进一步向其他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将进一步提升,在“沪港通”之外,“深港通”的推出也可以期待。

  另据外媒报道,央行也在考虑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采用的外债管理办法至全国,即取消外债规模审批,改为按照企业资本金的一定比例自行决定对外发债。

  推进 国内银行业金改护航市场开放

  金融开放意味着需要国内银行业强化自身业务水平和风控能力,商业银行子公司事业部制改革已着手筹备,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新一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拉开序幕。

  4月12日,中国政府网披露,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开行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进出口银行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农发行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这意味着国开行将以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支持国家战略,只要是开发性项目都可介入,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则强化主要服务外贸和农业等特定政策性支持领域。

  在周小川看来,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后,工、农、中、建四家银行不再承担政策性业务,真正走向商业化改革。“传统的商业金融体系中缺少中长期融资的支柱。中短期的业务可能商业性金融能做好,长期的业务却往往有空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在长期融资领域存在缺陷,需加以补充。因此,国开行提出需要有开发性金融去发挥补充市场和培育市场的功能。”另外,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都兼顾开发性业务和政策性金融业务,因此按照改革规划,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需实现分账管理。

  与政策性银行改革相比,商业银行业务条线更加多元化。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指出,从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成立子公司事业部制有利于形成责权利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业务管理的主流模式。

  适时 开放和改革需把握节奏和力度

  业内人士对于金融改革方向的认知一直较为一致,但对市场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却存在分歧。尤其是目前国内经济企稳基础并不牢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大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的同时更要重视风险的防控。

  业内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改革之后,引入合格的境外投资者、放松交易限制、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等,都会依照市场的反应和宏观经济形势适时推出。另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阶段性成果后,利率的供求也会发生变化,如何制定灵活的管制措施和调控手段,让利率水平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是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头戏。而国内银行业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从“重资产”经营转变为“轻资产”经营模式,完善综合化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实现差异化竞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